荀彧 文若
冰清玉潔的王佐之才



大概是僅次嫪毐難念的名字,再次強調是念”尋玉”不是苟或。

能夠同時被記載於《後漢書》和《三國志》,荀彧絕對不是純粹的漢臣或魏臣,他的忠心被自己分成了兩半,一半給了漢帝一半給了曹操。身為一個在曹操身邊二十幾年的聰明人,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曹操的野心,但是搖搖欲墜的漢室確實需要曹操,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的拿捏平衡。只要曹操還忠於漢室,只要彼此不去表明,荀彧對他手握重權的跋扈,他對荀彧那顆不完全的忠心,都會選擇不去看見。然而夾在這兩人之間最薄的那層紙窗終究還是被戳破了,曹操想要稱公,意味著想要擺脫漢朝的束縛獨立。一輩子相知的二人在最後竟都錯算了。

曹操低估了荀彧的理想,荀彧低估了曹操的野心。

荀彧還是過去的荀彧,曹操卻是今日的曹操。同來的兩人終將走向殊途,這是時代的悲劇,是人心的悲劇,無可避免。

雖然前面說的空食盒事件真偽還有待商確,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三國志》以魏為正統,基本上不會寫曹魏之不是,但在這裡一向用字精簡的陳壽多寫了一句「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通常史書寫到「以憂薨」就可以結束了,這多一句似乎可以看作是暗示荀彧之死與曹操稱公還是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

對於曹操來說,荀彧的死是必須,因為他的反對代表的是士族階層對曹操的不認同,代表朝臣人心向漢的那個年代,這在曹操的霸道之路上無疑是塊巨大的絆腳石。

對於荀彧來說,自己的也死是必須,因為他最害怕、最不願見到的局面,是自己親手造成的,他需要曹操扶助漢室,所以給他帶來過於強大力量。然而對於自己一生的成全卻已經看不清楚了,所以只有一死。

我曾有過一個浪漫的想法,那就是荀彧的死是為了成全。漢朝大勢去矣,為了成全自己,保留為臣的不屈與貞節;天下終歸曹家,為了成全曹操,清除最後一股反對的力量。不管對哪方都保持了自己最真實忠心。

© 夏海 All Rights Reserved.